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树人德”先要“立己德”
发布时间:2014-11-17
浏览次数:

                                             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9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大力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高校教师队伍,现就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新时期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工作,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默默奉献,潜心治学、教书育人,敢于担当、锐意创新,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但是,当前社会变革转型时期所带来的负面现象也对教师产生影响。少数高校教师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教学敷衍,学风浮躁,甚至学术不端,言行失范、道德败坏等,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一些地方和高校对新时期师德建设重视不够,工作方法陈旧、实效性不强。各地各高校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遏制和杜绝高校师德失范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高校师德建设水平,全面提升高校教师师德素养。
    二、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原则和要求
    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教师崇德修身的基本遵循,促进高校教师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师德为上,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找准与高校教师思想的共鸣点,增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贴近性,培育高校教师高尚道德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关注高校教师发展诉求和价值愿望,落实高校教师主体地位,激发高校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改进创新,不断探索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规律特点,善于运用高校教师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增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实际效果。
    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工作要求:充分尊重高校教师主体地位,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高校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引导广大高校教师自尊自律自强,做学生敬仰爱戴的品行之师、学问之师,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三、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主要举措
    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理想。将师德教育摆在高校教师培养首位,贯穿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青年教师入职培训必须开设师德教育专题。要将师德教育作为优秀教师团队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培育的重要内容。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教育理念、模式和手段。建立师德建设专家库,把高校师德重大典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等请进课堂,用他们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举行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和老教师荣休仪式。结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活动开展师德教育,鼓励广大高校教师参与调查研究、学习考察、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切实增强师德教育效果。
    加强师德宣传,培育重德养德良好风尚。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师德宣传制度化、常态化,将师德宣传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宣讲《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和教育规划纲要等法规文件中有关师德的要求,宣传普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培育良好师德师风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挖掘和提炼名家名师为人为学为师的大爱师魂,生动展现当代高校教师的精神风貌。充分利用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契机,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及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集中宣传高校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努力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对于高校师德建设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应对并有效引导。
    健全师德考核,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将师德考核作为高校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师德考核要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原则,采取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单位考评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结果应通知教师本人,考核优秀的应当予以公示表彰,确定考核不合格者应当向教师说明理由,听取教师本人意见。考核结果存入教师档案。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高校结合实际制定师德考核的具体实施办法。
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师德失范行为。将师德建设作为高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估重要内容。高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年度评议、师德状况调研、师德重大问题报告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及时研究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政策措施。构建高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健全完善学生评教机制。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高校及主管部门建立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及时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对师德问题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
    注重师德激励,引导教师提升精神境界。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评奖评优的首要条件。在同等条件下,师德表现突出的,在教师职务(职称)晋升和岗位聘用,研究生导师遴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选培,各类高层次人才及资深教授、荣誉教授等评选中优先考虑。
    严格师德惩处,发挥制度规范约束作用。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高校教师不得有下列情形: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在招生、考试、学生推优、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索要或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其他违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有上述情形的,依法依规分别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解除聘用合同或者开除。对严重违法违纪的要及时移交相关部门。建立问责机制,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监管不力、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或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四、充分激发高校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
    广大高校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所承担的庄严而神圣的使命,发扬主人翁精神,自觉捍卫职业尊严,珍惜教师声誉,提升师德境界。要将师德修养自觉纳入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师德发展目标。要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改进,将师德规范转化为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要将师德规范积极主动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提高师德践行能力。要弘扬重内省、重慎独的优良传统,在细微处见师德,在日常中守师德,养成师德自律习惯。
    高校要健全教师主体权益保障机制,根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和高等学校章程,明确并落实教师在高校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完善教师参与治校治学机制,在干部选拔任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学术评价和各种评优选拔活动中,充分保障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创设公平正义、风清气正的环境条件。充分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保障教师依法行使学术权利和学业评定权利。保护教师正当的申辩、申诉权利,依法建立教师权益保护机制,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健全教师发展制度,构建完整的职业发展体系,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培训、开展学术交流合作。
    五、切实明确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
    高校是师德建设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是师德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高校要明确师德建设的牵头部门,成立组织、宣传、纪检监察、人事、教务、科研、工会、学术委员会等相关责任部门和组织协同配合的师德建设委员会;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师德建设合力。要建立一岗双责的责任追究机制。要加大师德建设经费投入力度,为师德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高校主管部门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并落实具体职能机构和人员。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督导评估制度,不断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支持高校设立师德建设研修基地,搭建教育交流平台,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升师德建设科学化水平。
    各地各校要根据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                                  
                                          教育部
                                       2014年9月29日

              高校教师“树人德”先要“立己德”
    必须充分肯定师德建设的主流,并以此为基础破解师德失范难题。
    日前,教育部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惩处相结合的高校师德建设六大长效机制,并划出了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
    《意见》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前夕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至关重要,也非常及时,可以说是一份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提供基本依据的纲领性文件。
    当前,社会各界对《意见》的关注度很高。然而,不少媒体把关注点集中在“红七条”之一的“禁止高校教师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上。这里,就存在一个怎么理解的问题。如果理解不当,不但有违《意见》的初衷,还会加剧社会对高校教师群体的误解。
    高校教师是我国社会中具有较高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职业群体,是“传道授业解惑”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实践主体,也是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很高的社会期望值。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默默奉献,潜心治学、教书育人,敢于担当、锐意创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涌现出了一大批师德高尚、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社会舆论对高校教师的师德议论纷纷,也正是源于对这一职业的高期望度。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肯定师德建设的主流,并以此为基础破解师德失范难题。
    在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碰撞的转型时期,一些腐朽、没落、非理性的价值观、道德观也不断地向作为思想文化集散地的高校侵蚀,不可避免地对高校教师的道德观念产生深刻影响。在现实中“少数高校教师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教学敷衍,学风浮躁,甚至学术不端,言行失范、道德败坏等,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
这些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只是支流,但其引发的消极影响却不容小觑,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过程中,务必要旗帜鲜明、导向明确,分清主流和支流,牢牢抓住以德施教、立德树人这根主线。
    落实以德施教,需要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力度、加大师德教育培训力度、健全师德考核约束机制、完善师德评价监督机制等几方面组合发力。
    其中,建立健全师德考核约束机制是落实以德施教的重要保障。当前,高校现行的师德评价制度跟不上教师队伍发展的新情况和新要求,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有关制度建设不能及时跟上,制度缺位、机制运行不灵是必然结果。在有些学校,甚至还出现过某个部门认为是存在违反师德规范行为的教师,却在另一个部门的评选中受到表彰。无法形成整体的师德评价工作机制,将大大降低师德评价的公正性和效率。
    当然,考评、监督都只是从外在对师德进行规范。“六大机制”也罢,“红七条”也罢,归根到底,师德建设需要规范他律,更要自觉自律。高校教师只有自尊自律自强,才能将外在的道德目标、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主体体验,并自觉地用来衡量、规约和发展自身的道德行为,做学生敬仰爱戴的品行之师、学问之师,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引领者。
    要做到立德树人,高校教师首先应该“立己德”。“立己德”重在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与个人品德,坚守精神家园与道德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自觉捍卫职业尊严,珍惜教师声誉。其次,还要积极“树人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高校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仁而爱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向善的人性和高尚的情操,帮助青年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何祥林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党委原副书记)

   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属高等学校:
    现将《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4〕10号,以下简称《意见》)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高校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建立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性,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意见》精神,结合学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2005]1号),加强师德建设,引导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教师师德水平。要将师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高校教师日常培训计划。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争做“四有好老师”要求,引导广大教师做到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二、各高校要充分发挥师德建设工作的主动性,结合实际,广泛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一要把师德教育贯穿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全过程,推进作风和效能建设,塑造教师良好形象,促使教师努力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二要通过“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主题,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丰富师德教育内容,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了解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要求,自觉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三要通过培育、树立、宣传、推广教师先进师德典型,广泛宣传本校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充分发挥先进教师和道德标兵的引领、示范和标杆作用,集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奉献精神,提升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三、各高校要逐步完善师德制度建设,结合实际制定本校师德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一是完善师德评议考核制度,把师德表现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把师德考评结果作为教师评选、年终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职称评定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二是加大师德监督力度,明确师德惩处准则,落实师德保障责任。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监督对师德行为的约束、警戒作用,不断督促教师严格自律,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坚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危害严重、影响恶劣者,要坚决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管理,明确责任,有关职责要落实到具体的机构和人员,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请各高校将有关学习贯彻《意见》的情况及本地本校师德建设情况报省教育厅。
                                      湖北省教育厅
                                    2014年10月14日

     省委高校工委 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道德和法制教育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道德和法制教育,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中央关于道德和法制建设的系列指示,是我们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道德和法制教育的行动指南和努力方向。
    近年来,全省高校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认真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涌现出一大批孝老敬亲、自立自强、志愿服务、见义勇为等方面的大学生先进典型,形成了湖北高校群星效应,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应有贡献。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深刻变革,一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违法乱纪的现象也不可避免地折射到大学校园中,出现了个别大学生突破道德底线,甚至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等影响恶劣的案例。这些案例教训极其深刻、发人深省。为此,全省各高校务必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认真履行立德树人职责,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道德和法制教育。
    二、强化教育教学
    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关键环节在教育教学。各高校要将道德和法制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一是巩固课程教学主渠道。要把开展大学生道德和法制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总体方案,按照要求开好讲好《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不断拓展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内容。在道德教育方面,既要秉承传统的道德精神,又要不断注入新的道德教育理念,不仅包括理想信念教育,诸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操守等内容,还包括和谐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幸福观教育、逆境文化教育以及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如何对待爱情等内容。在法制教育方面,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以传授常识性、基础性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合格人才。
    二是把道德和法制教育作为形势政策课的重要内容。要在形势政策课教学中,不断丰富、完善道德和法制教育的理论内涵、属性特征和主要形式,突出体现道德和法制教育的重要作用,形成道德和法制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构建道德和法制教育教学的长效机制。要结合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突出道德和法制教育专题,以故事感染人、以案件警示人,不断深化大学生对道德和法制教育的理解,引导他们遵德守礼、知法守法、健康向上。
    三是定期开设专题辅导课。要结合学校实际,不断拓展大学生道德和法制教学的新途径。通过聘请道德和法制导师,有计划地选聘或邀请专家、学者、先进道德模范、法制干警等到学校开展专题辅导讲座。要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将道德和法制教育深入到网络新媒体,通过建设专题网站、开通网上课程、运用QQ、微博和微信平台交流互动等方式,牢牢占领道德和法制教育的网络阵地,努力让大学生将道德规范和法制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丰富活动载体
    各高校要进一步将道德和法制教育拓展到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育人活动中,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是开展好“两访两创”活动。要不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继续深入开展“两访两创”活动,通过访“三室”(教室、寝室、教研实验室)、转“三风”(干部转作风、教师转师风、学生转学风)活动,积极寻找身边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认真查找道德和法制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和法治校园建设。
    二是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道德建设月”活动。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每所高校每年要集中一个时间段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道德建设月”活动。要按照《湖北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鄂高工委〔2014〕6号)要求,每所高校建设一个“道德法制讲堂”,每学期组织一次道德法制修身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每学年选定一个主题组织一次道德法制论坛。要按照中央和省相关部署,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为节点,通过宣传法律法规、法律知识测试和竞赛、演讲比赛、主题征文以及专家报告等形式,大力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法制宣传教育和道德建设月”活动可集中安排在一个月开展,也可视情况分两个时间段组织。
    三是开展党团和班级组织、社团组织活动。要善于发挥大学生党团组织和班级组织、社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和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并指导他们围绕道德和法制教育主题,开展党团特色活动、主题班会、专业社团活动和“节粮、节水、节电”活动、女大学生社团活动等系列活动,努力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四是开展道德和法制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要强化实践育人功能,将道德和法制教育拓展到实习实训、志愿服务、就业创业等实践活动中,特别是要积极开展道德和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接触社会、传递正能量,了解社会、学会自我保护。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落实主体责任。各高校是开展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工作主体和责任主体,学校党委要统筹负责,建立道德和法制教育系统化的长效机制,将相关责任分解到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大力实施校园网格化管理,强化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特别是要强化全体教职员工“一岗双责”,加大对全体教职员工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培训及监督考核力度,并积极发挥优秀教职员工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工作大格局。
    二是抓好队伍建设。要按照标准配齐配强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强化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职能,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骨干力量建设。认真落实道德和法制教育课程的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特别是不断充实师资队伍、提高其教学能力。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工作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本校法律院系教师和大学生、离退休法律工作者、法律志愿者等专业人员的积极作用,为学校法制教育服务。
    三是构建诚信体系。要以国家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诚信体系建设为契机,探索建立大学生诚信管理档案。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范,依法实事求是地记录大学生诚信守法情况,并纳入大学生档案,将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变成大学生自觉的行为规范。
    四是建立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工作格局。要探索建立与家长、社会经常性沟通的有效途径,不断完善家庭、社会参与的高校德育工作和法制工作评价机制。通过引导家庭和社会参与,及时掌握、了解、化解学生思想上、情感上、生活上和学习上出现的困难,重点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女大学生等群体的帮助,促进全体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成才。
    我委(厅)将把道德和法制教育开展情况作为高校春秋季开学检查、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督导巡视、依法治校示范校和平安校园创建等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强化考评结果的综合运用,形成联动机制。各高校开展道德和法制教育的情况及时报我委(厅)。 
           中共湖北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   湖北省教育厅
                              2014年10月22日

               如何防治自杀?不可忽略的自杀警讯
    认清自杀念头的关键时刻
    很多自杀者的家人总是在遗憾发生后,才后悔没有警觉到对方释放出的讯息,而不停的自责「早知道***」,与有自杀倾向者相处,到底可不可以「早知道」?自杀可以预防吗?有什么线索可以提供周边的人注意?
    以六大易采取自杀行为的个性为前提,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咨商辅导主任徐西森分析有六个重要关键时刻,容易出现自杀念头,值得注意。
    自我独处时
   「分析所有自杀成功者,有个共通点,自杀现场通常没有别人,」徐西森表示。这意味着,在最后一刻,很可能因为找不到求救资源,对自己或这个世界完全绝望,因而自杀。
    触情生情时
    回到令人伤心的现场,例如好几年前日本广岛事件,罹难者家属前往原弹爆发现场凭吊,弥漫浓愁哀伤情绪,易诱发亲人自杀念头。又如921大地震,生还者回到败破家园目睹倒塌的房子,想到家人都死了,很容易诱发自杀企图。有些遭受情伤者回到初恋的地方,一时悲从中来,想不开。
   意气用事时
   青少年很容易因为跟爸妈吵架,一时缺乏理智,碰出:「我死给你看」这类的话,最后真的去做。或被父母甩耳光,一气之下说,我去死算了。「不要小看这种意气用事的时刻,年轻人血气方刚,很容易任性而为,」徐西森提醒。「我青少年时期多愁善感,觉得自己最可怜,想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那就是自杀,」徐西森坦承表示,当年自己也有过类似想法。
    情绪低潮时
    处在孤独、忧郁、失恋、绝望的低潮,很容易诱发自杀想法。
    季节交替时
    入冬时节,老年人死亡比率多,除了身体因素,好比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之外,「因为人体抵抗外在季节变化的能力减弱,情绪容易不稳,诱发愁绪,」徐西森特别指出,不要忽略季节转换对情绪的影响。
    逢年过节时
    人们在一些重要特殊节日时,似乎显得较为脆弱,譬如情人节、结婚周年纪念、生日等,很容易联想过往回忆,交织成复杂情绪。如果你周围有朋友曾出现自杀想法或正值人生低潮期,以上这几个关键时刻,更要主动关怀,陪伴与支持。当亲友不经意透露自杀念头时,有时难免会揣测:「他到底在威胁我,还是真的想走上绝路?」尤其男女朋友吵架,当女生扬言要自杀时,男生免不了会想,她说真的还是假的?是不是藉此逼我回头?等等。针对这点,徐西森以严肃口吻强调:「永远不要去揣测自杀者背后的原因,或视为是一种人际关系手段,要当之为对方真正想自杀,这样才不会轻忽或激怒、嘲笑他。不论他说的是真是假,他正在发出求救讯号,我们要关心所有有自杀意图的人。」
    不可忽略的自杀警讯
    意图自杀者在采取行动之前,通常会出现一些特别的行为,我们可以留意这些自杀警讯,多一份观察,多一些预防,即可少一点悲剧产生。徐西森从社会指标以及个人言行两部分,指出一些重要的自杀警讯。
    社会指标方面
    性别:根据统计,女性的企图自杀比率比男性高,男性的自杀死亡率比女性高高。
    年龄:中年人自杀比率高,尤其中年失业者。
    婚姻:统计分析,未婚、独居且个性极端脆弱的人,自杀比例高。
    工作:无业、失业者自杀比率比有工作者高出许多。
    过去有自杀史
    精神病史
    家族史:家族亲人中如果常有人自杀,孩子容易受到感染,在成长历程中多少有些阴影,「从小看多了亲人自杀,对生命容易产生怀疑,」徐西森提醒。自杀的方式:通常采取跳楼、持枪、纵火、上吊等自杀方式的人,自杀死亡的机率高。如果采取割腕、服用安眠药,通常属于意图自杀的比率较高,这类型自杀方式不易成功,却代表他们已发出强烈警讯。
    个人言行方面的警讯
    除了社会指标,更显而易见的是个人言行方面,当出现一些异样现象,必须更为提高警觉。
    包括:
    经常重复说想要去死
   「经常重复说想要去死的人,已经在试探并且发出电波,如果还是得不到关心,可能真的采取行动,」徐西森分析,自杀意图强烈的人有两种极端,一个是几乎不说,直接死给你看,另外就是经常嚷着要自杀。这都是重要警讯。
    生活、行为突然产生改变
    观察一个人突然生活上出现大转变,好比以前喜欢吃的东西,现在完全不想吃,以前喜欢打电动或从事的活动,现在根本提不起劲,甚至变得排斥,这也是一种警讯。
    开始对心爱的人、事、私密的重要物品做安排
    譬如好端端的突然安排家里宠物的去处,将心爱的项链送给别人,把孩子送到亲戚家长住等等。
    出现反常的现象与观念
    一个原本乐观积极的人,突然个性转变为消极悲观,看任何事情都很负面,可说是重要警讯。
    封闭自己,不喜欢跟别人接触
    长期低潮沮丧,常常出现灰色言论,老觉得别人不关心自己,自己在这世界上好像没有任何意义,把自己封闭起来,钻牛角尖。
    自杀获救者是否还会再自杀?
    究竟自杀获救者还会不会再度自杀,徐西森指出有两个指标可以观察:
    自杀的诱因是否存在?
    譬如原本导致他自杀的课业压力是否存在?情感伤害的因素排除了没?如果自杀诱因不存在了,通常不会再度自杀,万一这些诱因仍在,获救者清醒后,可能依然万念俱灰,还是会导致自杀意图。
    自杀的理由是否不在?
    好比原本想报复的对象不在了,经济问题解决了,当自杀的理由不存在之后,获救者也不会再自杀了。「当第一次自杀被救回来后,生活上我们要给予对方充分的支持与关心,较能防止自杀行为再度发生。如果又发生第二、三次自杀,尤其第三次之后,容易形成习惯性自杀,」徐西森叮咛。
    给予支持陪伴期间,有些话绝对不能说。
    例如「妳以为妳去死我就怕你啊!」、「有本事你再死死看啊,没有人要救你了啦。」等等具有刺激、攻击、侮辱、嘲讽或消遣的话。
    青少年自杀警讯
    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通常已有自己的主见,却未必事事考虑得很周全;希望得到大人的关心,却又不希望受到约束。在这段迈向成熟的过程中,一碰到挫折就会钻牛角尖,国立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辅导室老师李玉美,以其20余年的辅导经验发现:「中学阶段的孩子,任何事都可能想开。」功课不好固然会让孩子觉得难过,可是表现优异的孩子也同样有烦恼,引发年轻人忧郁、甚至于想不开的原因真的很多,如感情因素、父母吵架、担心自己的外貌…等等。在学校里,为了让学生遇到问题时有求助的对象,设置了专任老师、辅导老师等多层防护网,作为支持系统;但是,在实际的运作中,校园内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是被求助的对象,从校长、主任、老师到警卫、合作社阿姨…,生活环境中可能碰到的人都可能成为帮助同学的人,徐西森教授一再叮咛同学的一句话是:「碰到事情时,就去找信任的人求助!」
    尽管学校内有这么多人可以求助,不过,天天生活在一起的同学,往往才是察觉学生有异状的第一线观察员,当周遭同学出现一些特殊状况时,就要特别注意。
   例如:
   1. 作息开始混乱。
   2. 表现出和平常不一样的反差行为,像是平常很安静的人变得很聒噪;平常矶矶喳喳的人忽然不爱说话…
   3. 常常请假,这是逃避现实的症兆。
   以上是比较容易察觉的情况,另外有一些潜在的迹象也不能忽略,徐老师提醒说,当发现同学在涂鸦时出现负面的字眼,或是送你一些东西,要你留作纪念好好保管,这是要say good-bye的前兆,这些潜在的行为都是好朋友才可能察觉到,一定要细心观察。
  
   如何应对他人的负面情绪?
   这里有一些关于处理困难的会话中产生的各种情绪的小建议:
   在谈话中如果那个人哭了该怎么办?
   当眼泪涌上他们眼睛的时候,给他们一点时间,安静地等待他们表示他们已经准备好继续下去了。
   当人们感到受伤,失望,沮丧或是没有达到期望的时候,哭喊是一种自然的生理反应。它可能是压力的结果或是失望的累积。通常,如果你告诉对方不急,在沉默中安静地坐着。当她准备好继续的时候她会告诉你(我说“她”但是男人也会哭)。如果你有可用的纸巾,你可以给她。如果她的哭喊控制不了的时候你可以重新安排会谈,但是这仅仅作为最后的手段。给哭喊的人一点时间恢复再继续会谈往往比让她感到她的行为时错的要好。
   如果别人感到尴尬怎么办?
   在你问他怎么了之前给他一些时间从尴尬中恢复过来。
   当你感觉你可以继续的时候让他说他现在已经发现了或者是学到了什么之前问他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阐明一个学到的教训会帮助一个人感觉到更强大。
   当有人采取防御姿态的时候你会有什么反应?(语言上的愤怒而不是身体上的)
   保持冷静,要知道在最初的响应中如果你不会火上浇油的话,他的防御和愤怒通常会熄灭。
   当你感到别人的愤怒的时候,你可能会立即保护自己,将愤怒还回去或者你会停止。当然,如果你感到你有被伤害的危险,你可以设法尽可能的使自己摆脱被伤害。如果没有被伤害的危险,愤怒的展示就是人们因听到不想听到的消息后的一种自然反应。
   不管她是对自己还是对其他人发疯,给她一些实际啊让她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她发泄释放怒气,那么当她开始安静下来,看看你是否能够帮她找到愤怒的原因并从推测中整理什么是正确的。那么你就可能找到一些方法来处理这种处境,所以他会获取意思控制的意识。
   如果发怒者没有平息,你当他准备直面解答你的时候你可能要请求下一次的会谈了。
   如果一个人或是一群人感到困惑或担心的时候怎么办?
   倾听。
   询问他们害怕的事,听他们的故事,那样你可以发现什么可以让他们恢复。不要试着扩散或柔化他们的情绪,告诉他们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好过告诉他们你愿意去理解什么是造成他们担心的原因,所以你就可以帮助他们自信的向前走了。然后在他们回答的时候抑制住你的判断。
   你可以通过问一些问题来鼓励他们说出来,以此来表示你的好奇和你对他们的关心,如果你这样做,他们很可能会对你敞开,大部分人希望被倾听和被理解,带有同情的倾听可以帮助他们可以逐渐增强他们的勇气。
   一旦他们的情绪开始消散的时候,看看你能不能帮助他们发现他们情绪的根源。在这种处境中他们感到失去了什么或是害怕将会失去什么?这种失去时真实的还是推测的?向前迈一步他们需要做什么?如果他们准备和你探究时,这是帮助他们的最好的方法。
   你如何处理对变化的抵触?
   试着去理解他们在害怕什么,生气什么,对什么失望,这可以让他们保持热情做工作。
   直到你发现什么是人们情绪的根源——如果他改变了或是他没有得到他想要的改变,他会感到岌岌可危——你的指令和威胁将有最小的影响。这也可能是人们不知道什么指使他们的行为,一次你充满好奇和对他们未来的关心的公开的谈话可以让很多事变得轻松,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去前进。
   时刻记着避免判决他们的行为。在困难的谈话中对他们表示高度尊重。当你变得愤怒和失望的时候你要注意并回想你相信他们有能力去实现。你想要看到他们用现在所知道的尽最大的努力超越你并且在以后能够做的更好。从这种看法中,你有机会得到一次让人惊讶的对话并且这对你们双方来说这是一个惊喜。

                  接纳自己、接纳别人、接纳世界
                            ——生活之路上的三道门
    从前有一位王子,他问他的老师一位年长的智者:“我的生活之路将是什么样的呢?”智者回答说:“在你的生活之路上,你将遇到三道门,每一道门上都写有一句话,到时候你看了就明白了。”
    于是王子上路了。不久,他就遇到了第一道门,上面写着“改变世界”。王子想:我要按照我的理想去规划这个世界,将那些我看不惯的事情统统改掉。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几年之后,王子又遇到了第二道门,上面写着“改变别人”。王子想:我要用美好的思想去教化人们,让他们的性格向着更正确的方向发展。再后来,他又遇到了第三道门,上面写着“改变自己”。王子想:我要使自己的人格变得更完美。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
    一天,王子见到了他的老师,王子说:“我已经看过生活之路上的三道门了。我懂得了,与其去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这个世界上的人,而与其去改变别人,不如去改变我自己。”智者听了,微微一笑,说:“也许你现在应该往回走,再回去仔细看看那三道门。”王子将信将疑地向回走去。远远地他就看到了第三道门,可是和他来的时候不一样,从回来的这个方向上,他看到门上写的是“接纳自己”。
    王子这才明白他在改变自己时为什么总是生活在自责和苦恼之中:因为他拒绝承认和接受自己的缺点,所以他总把目光放在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上,忽略了自己的长处。他因此学会了欣赏自己。王子继续向回走。他看到第二道门上写的是“接纳别人”。他这才明白他为什么总是怨声载道:因为他拒绝接受别人和自己存在差别,所以他总是不去理解和体谅别人的难处。他因此学会了宽容别人。王子又继续向回走。他看到第一道门上写的是“接纳世界”。王子这才明白他在改变世界时为什么总是失败连连:因为他拒绝承认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人力所不及的,忽略了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他因此学会了包容世界。这时智者已经等在那里了,他对王子说:“我想,现在你已经懂得什么是和谐与平静了。”
    只有了解改变自己,才能懂得接纳自己。只有了解改变别人,才能懂得接纳别人。只有了解改变世界,才能懂得接纳世界。的确接纳自己、接纳别人、接纳世界是生活之路上的三道门。

                        大学生如何预防诈骗
    一、什么叫诈骗?
    诈骗是危害公民财产安全的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其中骗取数额较大的,目前司法实践掌握在2000元,以诈骗罪论处。骗取所得在2000元以下的,属于一般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酌情给予批评教育或者治安处罚。由于它一般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受害者往往会上当。提防和惩治诈骗分子,除需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和法治以外,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的谨慎防范和努力,认清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以防止上当受骗。
    二、大学生上当受骗的原因
    大学时代对于人生,是一个伴随探索与追求,理想与奋进的黄金时代,年轻的大学生才华横溢,精力充沛,热情奔放,少不了人际交往,这都是极为正常的事情。然而值得提醒的是,少数大学生书生气十足,只记得“世界充满爱”,忘却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忘记了美与丑、正义与邪恶并存,因而不加选择或不懂选择,轻率交友,尽管有善良的动机却落得不幸的结局,这些正是诈骗分子屡屡得手的根本原因。
诚然,同学们的初衷往往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从众多受骗上当的事实中反思,不难看出我们大学生身上的确存在一些容易被利用的因素。
   (一)思想单纯,防范意识较差。主要原因是大学生从小到大一直在学校里读书,社会生活经验少,思想单纯,分辨是非能力差。有的学生感情用事,见到自称是“落难者”就想“慷慨解囊”,结果疏于防范,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
   (二)贪小便宜,急功近利。贪心是受害者最大的心理缺点。很多诈骗分子所以屡屡得手,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人们的贪心等非分之想,受害者往往是被诈骗分子开出的“好处”、“利益”所吸引,这些人见“利”就上,对诈骗分子的所作所为不加深入分析,不作调查研究,最后落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可悲下场。一些同学往往为诈骗分子所开的“好处”、“利益”所吸引,有的自认为是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和好处,结果却落得个“鸡飞蛋打”结局。
   (三)有求于人,轻率行事。每个人免不了有求他人相助的事,能否如愿这就要看是何事,对象是谁。如果不辨青红皂白,为达目的而轻率交友,弄不好会上当受骗。据调查,当前大学生容易被利用的心态是:想经商助学而缺乏经商实际经验;急于成名爱慕虚荣而无意戒备;想谋到理想的工作而又缺少门路等等。
    三、诈骗类型
    近期,高校大学生被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防诈骗”已经成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同学对各类诈骗方式的鉴别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我们把“防诈骗”作为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的主题,衷心希望各位同学能从中受益。
   (一)短信诈骗
    案例1: 嫌疑人向学生家长发送手机短信:“你的孩子已被绑架(或者出车祸),赎金(或者急需医疗费)XXXXX元”,由于嫌疑人选择学生上课时段手机处于关机,家长联系不到学生,救孩子心切,随后一步步被嫌疑人骗其将钱打入指定账户或放到指定地点。
   遇此情况,要先联系学校老师,或者向公安机关报案。
   (二)代销产品或车票为名诈骗
   案例2:嫌疑人到学生寝室,让学生成为某产品的直销员或校园代理等,底薪若干,每销一件提成若干。然后先让学生交押金若干,留下产品若干。
   其实,所谓的产品大多是劣质产品,根本无法销售,也远远不值交去的押金。事后联系,根本联系不上对方。
   (三)网络诈骗
    案例3:嫌疑人盗取他人QQ号码或购买被盗取的QQ号及密码,随后冒充原QQ号码主人向其好友名单内好友发求助信息,比如借钱之类的,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实施诈骗。“高明”的诈骗者甚至可以截取被盗者的在线视频录像,他人好友怀疑时,诈骗者把录像通过在线视频给对方看,以取的他人信任,使诈骗成功。
    案例4:诈骗份子在网站上发布虚假信息或利用电子邮件向消费者发送虚假广告,虚构销售市场,受害人付款后却收不到商品或收到与卖方承诺不一致的伪劣商品。诈骗份子还会利用受害人在付款后未受到货的“不甘”心理,继续索要押金、保证金、手续费等各种费以骗取更多钱财。
    案例5:利用网络交友诈骗。诈骗份子在互联网上通过网络聊天方式交友,在取得对方信任后以种种理由借钱达到诈骗目的。
    案例6:利用钓鱼网站进行诈骗。诈骗份子建立域名和网页内容都与真正的网上银行系统、网上购物交易平台极为相似的网站,往往只有一个字母之差,不仔细辨别很难发现,以骗取受害者输入银行账号和密码,再将受害者银行卡里的钱款盗取或消费。
    民警提醒广大同学注意:警惕各类网络低价销售和中奖信息;连接互联网的电脑上不要存放身份证、银行账户等重要的个人信息;如果朋友通过互联网向你借钱,一定要核实其真实身份;发现被骗,要保存好银行汇款凭证、即时通讯聊天记录、手机短信记录、网上交易记录等证据,并及时向警方报案。
   (四)谎称出意外急需医疗费等诈骗
    案例7:2011年1月寒假,一同学在回家的火车上与两位乘客相谈甚欢,大有知音之感,告诉对方自己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此时家中的父母忽然接到电话,称其孩子在火车上突发急性阑尾炎,正在中途火车站抢救,让家长汇5000元钱到某帐户,以便抢救孩子。家长在焦急的状态下稀里糊涂向指定帐户汇了5000元钱,孩子到家后,方知是一场骗局,家长懊恼万分。
    案例8:2010年6月中旬考试期间,大部分学生手机关机参加考试,不法分子利用学生家长不能及时与学生取得联系的机会,自称交警大队民警,先后给我校某学院两位学生家长打电话,说该家长的小孩发生交通事故,请立即汇款10000元医疗费到指定的银行帐户。一家长汇款后立即与学校取得了联系,得知是骗局后立即向警方报案,挽回了损失,另一位家长汇款后第二天才与学校联系,待发现被骗后款已被取走。
    案例9:2011年4月17日下午,一名02级学生家长接到一位自称是其女儿辅导员打来的电话,说她女儿胃出血需要一万元钱,要其按他提供的帐号把钱存入银行。她母亲听后立即与其女儿联系,结果其女儿手机关机,就信以为真把钱存入了银行。过20多分钟,“辅导员”又打电话说她女儿血型不对,还需要三万元钱,她母亲问是什么血型,她母亲一听不对,才意识到是受骗了,赶紧到当地派出所报了案,但是钱已被不法分子取走。
    案例10:2010年9月份的一天,大学生XX接到一个手机来电,电话里一男子称XX欠其2万元钱,并对XX进行谩骂,要求XX尽快还钱。XX对该男子称自己不曾借过钱,电话打错了,并将自己的手机号告诉对方进行核实,但该男子称其没有打错电话,估计是欠债人办理了呼叫转移将来电转移到了XX的手机上,于是要求XX帮忙关掉手机一小时,以便与真正的欠债人取得联系,并深表歉意,XX便关掉了自己的手机。随即远在老家的XX家人便接到电话,电话称XX在学校发生车祸,正在医院抢救,让其家人汇款2万元到某账户。XX家人接到电话后万分着急,立即准备汇款,联系XX却发现手机关机,然后拨打XX宿舍电话,恰巧XX接到了电话,才避免了XX家人的财产损失。
   民警提醒广大同学:①不要随意透露或公开自己的个人信息,特别是各班和各类组织编制的有家庭地址和电话的各类通讯录,或是网上求职的各类信息。②把此类诈骗情况告诉家长,以防家长受骗。③如有此类案件发生,及时报警。
   (五)借用银行卡汇钱诈骗
   案例11:2009年9月22日晚7时,XX大学21岁的女学生潘某报案:她在XX大学门口搭识了一男一女,对方自称是北大学生,愁容满面,说来郑州后没钱了需要从家里汇钱,希望能借银行卡一用。好心的潘某把银行卡借给他们,谈话中密码又被他们套出,最后被对方取走了卡中的现金4000元。
   案例13: 2010年7月7日,某学院1名03级女生在校外遇到两名陌生人,对方提出要借用该同学的银行卡汇钱,并受邀请到某咖啡馆喝咖啡。结果被骗走银行卡和密码。损失近4000元和手机1部。
   在此民警提醒广大同学:此类诈骗,不法分子就是利用了大学生的同情心,同学们面对前来搭讪的可疑人员时要提高自身警惕,增强分辨能力,以防受骗。
   (六)假冒学校名义诈骗
   案例14:近日,某大学学生家长收到了落款来自该大学教务处的信件:学校需增设课程,要求家长往指定帐户汇款。经核实,落款公章系伪造,学校也没有因增设课程要求家长汇款的事实。
   在此提醒广大同学:碰到此类涉及学校收费的信件或通知,一定要及时跟学院或辅导员联系,确认真假,同时把此类诈骗情况告诉家长,以防家长受骗。
   (七)电话面试,落入传销陷阱
   案例15:电话,称他们在网络上看到了XX发布的求职信息,对其基本情况表示满意,询问XX现在工作是否已经确定,是否愿意去该企业供职,XX动了心。当XX到达东莞之后才发现该企业实为一传销组织,XX被限制了人身自由和对外联系,并被不断洗脑,灌输传销理念。后经学校和有关部门努力,XX才逃离了该传销组织并迅速报案。
   在此民警提醒广大同学:近来,针对大学生求职出现的诈骗有所增多,毕业生同学们求职时要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以防受骗。
   (八)车站常见的诈骗手段
   案例16:丢包诈骗。犯罪分子把报纸或其他纸张切成与百元面额人民币大小一致的一叠长方块,最上面放一张百元面钞,用橡皮筋捆牢,瞅准下手目标后,在其附近故意丢失,一旦旅客将其拾起,他们就以“见面分一半”为由,套取捡拾者身上的现金。
   案例17:电话诈骗。不法分子往往借机与旅客聊天、套近乎,以老乡或热心人的面目出现,以帮找工作或合伙作生意赚大钱骗取信任,之后套取旅客的家庭电话和个人信息,随后,通过电话向旅客的家属谎称旅客乘车中受伤或生病,乘机骗钱。
   案例18:以帮买车票为名诈骗。这类骗子有的冒充旅客,假称自己有熟人能买到车票,骗取旅客的票款后伺机逃跑;有的以帮买车票为诱饵,强行拉旅客住宿旅店,收取所谓的“定票费”;有的装扮成购票者和旅客套近乎,称“老乡”,取得信任后,以帮买车票、照看行李等手段,骗取旅客的票款和其他财物。
   骗子骗人的伎俩花样翻新不胜枚举,总之大家要牢记:天上掉馅饼,不是骗局就是陷阱。要做到一忌贪图横财,二忌戒心松懈,三忌走歪门邪道,四忌轻信人言。他人说得天花乱坠,你只要捂住自己钱包。尤其警惕那些对你过度热情的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四、预防被诈骗,维护自己财产的安全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要以为现在世界都充满了爱,人人都是正人君子。对任何人,特别是陌生人,不可以轻信,也不可以盲目随从。
   (一)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社会环境千变万化,青年大学生必须尽快适应环境,学会自我保护。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对于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在提倡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同时.要提高警惕性,不能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择业和出国;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上当受骗后更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二)交友要谨慎,遇事要冷静思考,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人的感情是主体与客体的交流,既是主观体验也是对外界的反映,本身应该包含合理的理智成分。如果只凭感情用事、一味“跟着感觉走”,往往容易上当受骗。交友的基本原则有两条:一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志同道合、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础之上,是真诚的感情交流而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要学会了解、理解和谅解;二是严格做到“四戒”,即戒交低级下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赌之徒,戒交游手好闲之人。与人交往要区别对待,保持应有的理智。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其言,观其色,辨其行”,而不能“一是朋友,都是朋友”。对于“初相识的朋友“,不要轻易“掏心窝子”,更不能言听计从、受其摆布利用。对于那些“来如风雨,去如微尘”的上门客,态度要热情、处置要小心,尽量不为他们提供单独行动的时间和空间,以避免给犯罪分子创造作案条件。
   (三)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在大学里,无论哪个学院、哪个专业,班集体总是校园中一个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这个集体中,大家向往着同一个学习目标,生活和学习是统一的、同步的,同学间、师生间的友谊比什么都珍贵,因此相互间应该加强沟通、互相帮助。有些同学习惯于把个人之间的交往看做是个人隐私,但要注意的是,既然是交往就不存在绝对保密。有些交往关系,在自己认为适合的范围内适当透露或公开,更适合安全需要,特别是在自己觉得可能会吃亏上当时,与同学有所沟通或许就会得到一些帮助并避免受害。
   (四)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为了加强校园管理,学校制订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定,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给同学们带来一些不便;但却是必不可缺的。况且,绝大多数校园管理制度都是为控制闲杂人员和犯罪分子混入校园作案,以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和校园秩序而制定的。因此,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履行管理职能,并努力发挥自己应有作用。

                        法律常识摘录
    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心理起伏大、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做事情欠考虑,缺乏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容易被诱导误入歧途,甚至诱发犯罪。
    受利益驱使,高校大学生个人和群体参与二手摩托车、自行车、电脑、手机等物品倒买倒卖情况呈上升趋势,学生图一时之利,往往践踏了法律底线。二手物品的来源途径很多,其中大部分为不正当方式获得,如诈骗、偷盗、抢劫等,属于非法所得的赃物。
    现转发刑法关于买卖赃物犯罪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1修正)
    第三百一十条【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第三百一十一条【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行为,在国家安全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三百一十三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第三百一十四条【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隐藏、转移、变卖、故意毁损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学院路158号
邮编:432000
电话:0712-2345922